close

  晶體(Lens)位於瞳孔後方,負責將進入眼內的光線聚焦到眼球後面的視網膜上從而形成圖像。當晶體發生病變影響視力時,患者可能會需要接受晶體摘除手術(Lens Extraction Surgery)。通常情況下,如果晶體被摘除,則需要同時植入人工晶體來替代晶體的屈光功能,否則病人會需要佩戴超過1000度的遠視眼鏡才能看清影像。不過,如果部份病人存在程度較嚴重的懸韌帶病變,又或者囊袋出現嚴重破損,甚至有些病人的懸韌帶和囊袋全部缺失,這些都可能使得人工晶體由於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量而無法放置在正常的位置,若勉強植入,則可能有人工晶體移位,甚至可能跌入後方影響視網膜的危險。

 

 

疑難白內障的最佳治療方法:鞏膜固定法.jpg

  說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有疑問。若出現這些異常情況,豈不是要放棄植入人工晶體?其實不然,在以上提到的情況中,我們可以考慮採用一種特殊的人工晶體以及特別的固定方法:鞏膜固定人工晶體(Scleral Fixation Intraocular Lens,簡稱SF-IOL)(圖1和圖2)來解決問題。
  何時需要選擇SF-IOL?
  在接受晶體摘除手術後,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以重獲良好視力,人工晶體理想的位置是將之放置在原來的囊袋中並且居中,人工晶體通過兩隻支架(Haptic)在囊袋中撐開來達到固定的目的。但當某些眼疾或者併發症造成囊袋破損又或者懸韌帶鬆弛/斷裂的範圍大,甚至整個囊袋和懸韌帶缺失,而無法提供足夠支撐力量托住人工晶體時,而日後發生IOL脫位的風險,病人可能暫時不適合植入人工晶體,眼睛處於無晶體狀態(Aphakia),需要佩戴過千度的遠視眼鏡矯正。另一種可能的選擇是前房植入人工晶體(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圖3),不過因為人工晶體貼近虹膜及角膜等眼內組織,前房型人工晶體可能較易引起虹膜發炎、青光眼、角膜水腫及黃斑水腫(Cystoid Macular Edema)等併發症。
  其實,手術上有一個方法可以考慮,即:透過鞏膜固定法植入並固定人工晶體,這種方法通過特別的縫線孔將人工晶體固定在睫狀溝(Sulcus)處,在距離角膜邊緣往後1-1.5毫米處的鞏膜表面進針作縫線,鞏膜固定人工晶體已經有約20年歷史,手術方法亦適用於3歲以上的兒童病人,手術可以有效幫助病人獲得良好的術後屈光效果,安全係數較高。

2圖1.jpg


  SF-IOL的手術方法
  縫線人工晶體屬於不可折叠的晶體,因此需要在結膜下方做一個特別的隧道式入口供晶體進入,縫線綁在線孔內,慢慢放入人工晶體,進入後將人工晶體的放置在睫狀溝(Sulcus)處。醫生會使用特別的方法將縫線固定在鞏膜處,打結固定,線結最後會被轉入鞏膜組織內,或者使用結膜瓣覆蓋線結,避免對結膜組織產生刺激,最後關閉結膜切口,便完成手術。
  由於人工晶體的位置不在囊袋內而是在睫狀溝內,因此位置相對前移,而一般手術前檢查所量度的人工晶體度數時以晶體在囊袋中作為默認值進行人工晶體度數計算的,所以在植入縫線人工晶體時,醫生會根據晶體的實際位置進行人工晶體度數的調整,以獲得更為準確的手術後屈光效果。
  此外,現時絕大部份SF-IOL手術的縫線均為10-0 的Prolene手術線,此類縫線屬於不可吸收縫線,縫線十分細小,直徑僅為0.02毫米,比一條頭髮還要細得多(人類頭髮的直徑約為0.07毫米)。不過,隨著時間推移,臨床有報導 10-0的縫線在手術多年之後仍可能會有縫線溶解的風險,因此,筆者認為在植入縫線人工晶體時考慮使用較粗的縫線(例如直徑為0.03毫米的9-0縫線或直徑為0.05毫米的8-0縫線),這可能有助減低多年後因縫線溶解而發生晶體脫位的風險。

2圖2.jpg


  結語
  接受晶體摘除手術之後同時植入人工晶體於原本晶體的位置,能幫助病人重新獲得良好的視力。但如果病人的懸韌帶或者囊袋存在病變,則可能使得人工晶體無法放置在正常的位置,此時可以考慮使用鞏膜固定法植入人工晶體,3歲以上兒童病人亦同樣適用,成效及安全係數皆屬較高。 

更多有關眼科方面的知識,請點擊: 林順潮眼科中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疑難白內障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nnislameye 的頭像
    dennislameye

    希瑪林順潮眼科中心的部落格

    dennislam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