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Optic Nerve Atrophy)並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泛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細胞發生病變甚至死亡,而致使視網膜的視神經層變薄的一種病理改變。視神經萎縮可以分為原發性視神經萎縮(Primary Optic Nerve Atrophy)和繼發性視神經萎縮(Secondary Optic Nerve Atrophy)。
原發性的視神經萎縮:多與眼球後段的視神經受到壓迫或損傷,以及視神經血液供應發生障礙等有關,是視神經神經纖維發生退化的改變。臨床上又分全部及部份萎縮兩種類型。前者視神經全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邊緣清晰,多與伴有腦壓升高的腦內腫瘤、腦外傷以及藥物中毒等疾病相關;而後者根據視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萎縮的部份也不同,可以是近鼻側的或者近顳側的視神經出現萎縮改變。多與眼球後段的視神經發炎和一些身體的免疫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症)等有關。
繼發性的視神經萎縮:多與發生在視神經水腫、視神經炎症或顱內壓力升高之後,部份亦與晚期的廣泛性的視網膜或脈絡膜病變有關,是視神經的纖維化表現。眼底檢查時可以見到眼內段的視神經(即視盤(OpticDisc))水腫,邊緣不清晰,周邊還可能有滲出物,並且視神經周邊的血管也可能受到影響。而由廣泛視網膜病變引起者,視網膜的血管亦會變細,可以有助鑒別。
視神經萎縮可能會引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甚至失明。而如果可以及時發現早期的視神經病變,在細胞死亡前給予治療,仍有可能使得損傷的視神經細胞恢復活性不致死亡從而挽救視力。由於視神經的萎縮多數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病人可能並沒有自我意識的疾病的發生,而眼科醫生在檢查時,可以通過檢查眼底,直接清楚見到視神經的前端,即視神經乳頭(Optic Nerve Head),從而可以幫助診斷。
視神經萎縮的病因及症狀
與視神經萎縮相關的病因有多種,有部份病人生下來視神經就沒有正常的發育,為先天性視神經萎縮,而有部份病人,則因為家族遺傳而患有視神經病變,例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其他引起視神經萎縮的原因還包括有:視神經發炎、視神經血液循環供應障礙 (如前段缺血性視神經病變(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視神經毒物中毒、維他命缺乏、視神經腫瘤、大腦腫瘤壓迫視神經,眶骨發生骨折壓迫視神經等。然而,大部分的病例卻無法確定致病的原因。造成視神經傷害或視神經萎縮可能只有一隻眼睛的視神經受侵犯,也可能兩眼視神經同時受損,兩眼睛先後發病,例如AION的病人,就存在這種風險,因此需及時使用大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以免波及雙眼。
視神經萎縮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視力減退,視野出現變化(視野缺損、生理盲點擴大等),由於視神經受損的位置不一樣,其所造成的視野缺損形式也不同,因此不同形態的視野變化也能夠幫助判斷視神經受損的位置。另外,病人還可能出現影像顏色或者大小改變、眼球疼痛、眼前景物明顯變暗等症狀。醫生檢查眼睛時,可以見到病人的視神經顏色變白,做眼科影像檢查時,可以見到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變薄,相關的眼科檢查還包括視野檢查以及眼電生理檢查等。
治療方法
並不是所有視神經萎縮都能夠通過治療恢復,如先天性或遺傳性的視神經萎縮,目前就尚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若是由外傷、炎症、或腫瘤壓迫等引致的視神經萎縮,還有機會通過治療引致神經萎縮的疾病,防止進一步的視神經傷害及已經令受損的視神經細胞有機會修復,但已經死亡的視神經細胞則一般無法重獲活性。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的方法可有不同。
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視神經病變(即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發病多在40歲以後,與多種原因有關: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動脈狹窄等。由於血液濃度增高,血流緩慢而造成血栓,引起一支或數支供應視神經血液的動脈發生堵塞或流通不良,而使視神經全部或部分失去血供引起視力下降或視野缺損。在注重全身病的治療基礎上,可以考慮增加眼部血液循環的治療。
頭面部的外傷,可造成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視神經挫傷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嚴重的視神經萎縮,甚至導致失明。因此在積極搶救治療原發病的同時,要想到視神經萎縮的發生,要同步治療眼部病變,這樣對眼病的控制和預後都是很重要的。若因腦部腫瘤所致視神經萎縮,應考慮行手術治療切除
另外,由腦膜炎、視神經乳頭炎、球後視神經炎而導致的萎縮要爭取儘快控制炎症,而視網膜動脈栓塞,特別是中央動脈栓塞,亦可以繼發視神經萎縮,必須盡可能快到醫院急診處理、搶救。
結語
視神經萎縮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由其他疾病引起,若發生視神經萎縮可嚴重影響視力,對尚有機會治療的視神經萎縮,需要儘早確定病因,並且針對病因及時治療,這樣可以有助於挽救尚未死亡的視神經細胞,從而幫助保存視力。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lameyecenter/ 林順潮眼科中心
留言列表